火力直播 2020-07-10 11:43:11
“岁月中的法甲”为广大球迷朋友们持续讲述有关法甲联赛的历史故事。上文我们曾提到,在法国联赛初期,FFFA对球员最高薪酬做出了每月不能超过2000法郎的限制,以当时的经济情况来看,这一最高酬劳对于球员来说已经非常丰厚。
1932年时,2000法郎月薪相当于巴黎地区一个熟练技工工资的两倍,也相当于一名机械工程师一个月的薪水。但是,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法国国力开始不断增长,国家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行业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薪资涨幅,足球自然也不例外。
虽然,FFFA规定了2000法郎的薪资上下,但是很多俱乐部的管理者为了激发球员在比赛中的斗志暗地里制定了一些奖金条款,马赛、索肖、尼姆等俱乐部都是这一举措的先驱。在法国联赛举办的第一个赛季中,马赛俱乐部便开始执行赢球奖金政策,那时每当马赛取得比赛的胜利,所有上场球员都会获得15法郎的额外奖金。
为了保证足球经济环境稳定,在了解到一些俱乐部此种做法之后,FFFA也相应出台了有关球员奖金的制度。1936年时,FFFA制定了球员奖金不能超过工资一半的条款,但是即便官方拿出了这些条款,也无法阻挡俱乐部给予球员们愈发丰厚的待遇。
在那个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一支俱乐部若想网罗到好的球员必须要在薪资待遇上做足文章。在规定之外,很多俱乐部开始用报销球员伙食消费、或是解决外籍球员住宿费用为球员个体牟利。
以当时效力于蒙彼利埃的右内锋拉比耶为例,当时球队不仅每月支付给其1800法郎的工资,同时还需要报销拉比耶一家每月300法郎的伙食费以及球员的交通费用。
因为俱乐部种种绕过规章制度的举措,FFFA方面也充分意识到无法遏制足球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在1938年之后,FFFA将所有限制球员薪资和奖金的制度移除。自此之后,各大俱乐部也开始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不断为麾下球员增加薪资。拿我们时常提及的塞特俱乐部举例,在1932-33赛季时,球队球员的平均收入为每月1300法郎,而到了1939-40赛季时,这个数字变成了2500法郎,而类似马顿-布维科、伊万-贝克这些明星球员的收入则能高至每月4000法郎。
不过,因为酬劳制度的完全放开,法国足球也在那时呈现出严重的分化,塞特、蒙彼利埃、马赛、里尔这样的球队总是可以通过高报酬招揽优秀的球员,但类似于梅斯、米卢斯这些俱乐部确实无法为球员开出丰厚的待遇,平均每月500法郎的酬劳也让那些优秀的球员对这些小型俱乐部视而不见。
在球员薪资不断增长的同时,法国各俱乐部之间的球员转会也开始变得热闹纷呈,有关俱乐部和球员利益的纷争也促成了球员工会的创建,有关这一方面故事我们将在下一章进行讲述。